新闻中心
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

支付产品与各类场景的“联姻”之路

资料来源: 时间:2019-04-11

众所周知,支付,作为交易完成的关键环节,与购物、医疗、交通等各类场景有着密切的关系,而支付涉及到资金的往来,又是政策监管的重点。那么,如何让支付与各类场景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“无缝对接”呢?


一、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,如何实现场景内支付闭环?

目前,诸如购物、旅游等很多场景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平台,如果没有支付牌照,平台往往对接有资质的支付公司或者银行等渠道,向其“借道通行”。但是,平台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,比如,这条道路是别人家的,借路人只能通行,但是却没有权力去给道路加个路灯,种点花草。支付渠道帮助平台完成了支付环节,却无法实现更多的功能,导致业务受限。


在这种情况下,钱包、账户类产品成为一些平台的选择。在保证平台不触碰资金的前提下,通过SDK或者API的形式,在平台上嵌入“钱包”功能,拓展充值、提现等功能入口,通过资金存管银行或其他合规渠道,完成资金的流转。此外,根据业务情况,增加红包、积分、折扣、抽奖等营销功能。通过这种形式,为用户提供从充值、消费并享受营销优惠,到提现等一体化的服务,从而实现更广义的支付闭环。


二、集团型企业统筹场景布局,支付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?

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旗下涵盖多种业务场景,包括各种产业服务,以及担保、小贷等泛金融类业务。目前面临着以下问题:

1)各业务场景相对独立,互联互通性弱,甚至有相互牵制的现象

2)资金不能有效留存在体系内,存在资金流转的缺口

3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存在断层现象

4业务场景众多,报表种类繁多,无法进行有效管理

5)对于泛金融业务如何支撑整体产业布局缺乏思路

……

针对这些问题,很多大型企业集团都意识到要打造“内部生态”,但是如何打造?笔者认为,企业需要提升标准化的水平,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机制,并把这种标准化规则应用于能力的构建,包括用户能力、账户能力、清结算能力、交易能力、营销能力、风控能力等,为集团业务场景赋能,而支付在其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?


首先是账户体系的构建和改造。这里的账户体系指的是“大场景、大金融”账户体系,并非仅是充值、转账、提现等具体功能性账户。支付系统是服务于场景和金融的一种基础设施,首先应把集团各业务主体纳入到统一的支付体系中来。各分子公司在业务中早已形成固有的支付结算习惯,也许包括网银、各类三方支付或自有支付系统、线下汇款等,改变很难。因此,视其对业务的贡献程度,有力支撑业务发展的,留之;不足以支撑业务发展的,改之;掣肘业务发展的,弃之。当然,需要视不同集团具体情况,制定具体方案。通过梳理形成集团支付体系下分子公司的账户,对资金往来的大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,细分流程建立跟踪溯源机制,使出金、入金信息与财务同步,输出清晰报表,使业务场景和财务更清晰、紧密。


支付过程体现了集团的清结算能力,以及部分账户能力、用户能力以及营销能力,而这些能力通过业务、技术改进又将得到更深的提升,共同促进集团各分子公司产业服务、金融服务等场景的协同发展。

微信图片_20190411154533.jpg